“我现在做的是多智能体系统RB莱比锡成导师,进行蜂拥冲击瞻仰大师,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设计控制算法模拟生物群体的蜂拥行为,来让所有智能体最终达到速度矢量相等,相互间距离稳定的状态。这个理论可以应用于无人机的飞行器系统。”
余翩,这位来自动力与机械学院研究生三年级的女生,已发表SCI期刊论文4篇,EI会议论文2篇,参与过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于自己即将去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跟着控制理论的大牛Dimos Dimarogonas读博士,她表现得十分淡定与从容,似乎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1
谈科研:偶然之中的必然
谈起与控制理论结缘,她不好意思得笑RB莱比锡成导师,进行蜂拥冲击瞻仰大师了,坦言一切都是巧合。“大三的时候,我选修了丁李老师的《现代控制理论》,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和老师认识了。有一次在路上和老师偶遇,老师问我愿不愿意去实验室帮忙做事情,我这个人比较散漫,不想被困在实验室,就拒绝了。(偷笑)后来要做毕业设计了,就又联系了老师,这才真正进入实验室。”
跟着丁李老师读研,她说自己很幸运,因为老师年轻有活力,特别热情,经常和她一起讨论问题。“在实验室里,大家都是一有想法就写在黑板上,然后一起进行讨论分析。这让我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也改掉了以往散漫的性格。”
2
谈创作: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写论文是每个研究生最头疼的事情,对于目前已经发了四篇SCI的余翩,她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她说写论文最好是准备好了再动笔,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想法。而至于想法怎么产生RB莱比锡成导师,进行蜂拥冲击瞻仰大师?这就需要平时大量阅读文献,多观察生活。
“我从有想法到写出来文章,最快一个月,最慢一年多。”她说道,“有灵感之后,我便会去略读广泛的文献,绝不仅限于自己的研究点,只有这样,才能不给思维设限。”
对于她的专业而言,接下来就是参考前人的研究来设计算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性能分析。再做实验和仿真。到此基本做好了写出成果的准备,然后再来构思文章框架,一般三到四天就可以一气呵成。
说起来,写论文似乎早已是是信手拈来。但余翩说自己和大多数人一样,也遇到过很困难的时候。有时脑袋中会冒出四五个新想法,第二天兴奋的到实验室验证,结果发现都行不通时的沮丧,和在写第一篇英文论文时,来来回回修改超过了30遍的烦躁还历历在目。
研二的时候,精心筹备了许久的课题因一个很大的理论缺陷而告败,让她产生了极大的挫败感,也因此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没有再写一篇论文。
放弃之后,她也经历了很长的时间都没有灵感的痛苦。当时正好是她研究方向转变的时期,这个节骨眼上的挫折让她感到困惑,不禁反思自己是否要继续在当下研究方向做下去。那一段时间,她看了很多其他领域的文献,但也一直没有放弃思考这个方向的问题。直到14年的时候,国际顶级期刊Automatica上发表了两篇研究文章,和她之前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作者构建的理论框架刚好可以解决她之前的问题。于是,余翩开始继续在这个领域进行钻研。
回忆起那段迷茫的日子,她的心得就是,想法是做出来的,只有出发才有可能到达。在遇到挫折,特别是写不出论文时,一定要接受并原谅自己的状态,同时不放弃努力的过程,多看文章,多积累,永远不会错。
虽然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和冷冰冰的机器、电脑打交道,余翩平时也会找一些事情来调整自己的心情。压力大的时候她喜欢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哈佛大学幸福公开课》已经被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她说自己很喜欢看“正能量”的书,例如分析人的情绪以及产生原因之类的书籍。看这些“理性的鸡汤”非常有助于内观并理解自己现在的心情。唯有知其所以然,才能及时调整,重新整装出发。
看起来文气的她平时也很喜欢追悬疑推理类美剧。像纸牌屋、lie to me,冰与火之歌,犯罪心理,神探夏洛克等等都是她的最爱。休息时光也会和朋友喝喝茶聊聊天、出去转一转放松心情。
3
谈读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研一就有出国读博打算的她早早就准备了托福和GRE的考试,并积极和国外导师联系。谈及第一次给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电气工程院名牌教授Dimos Dimarogonas发邮件时,她说自己很忐忑,也没报太大希望。
但是不尝试一下怎么知道到底会怎样呢?
“发完邮件后,过了三个月才收到教授的回复,他让我去KTH做一次报告。”事前充分的准备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她成功的抓住了这次机会,得以在自己十分钦佩的教授手下学习。
关于被贴上女博士这个标签,她表现的并不在意。
“其实我周围也有很多读博士的朋友,我觉得他们都过得很开心很自在。很多偏见和压力都是社会给的,真实的博士并没有那么可怕。”她笑着说道,“我觉得人生中能碰到自己喜欢且适合做的事情是很难得的。我的研究动力就是来自于兴趣,做这些事情我很开心,因此那些偏见对我来说就太微不足道了。”
谈到自己的选择,她说自己从小就很独立自主,父母也很尊重她的选择,即使心有不舍,也愿意放手让她去远方追梦。
谈到异国他乡,她也自信满满。“我是一个心挺大的人,遇到压力和困难,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就好啦。”阳光乐观的心态,一直为她的前行保驾护航。
4
谈未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整场采访下来,余翩学姐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有自己的天地,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喜好和追求,所以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并不着急气馁,在实现目标之后也没有特别的欣喜与骄傲。
她一直说这一路来很幸运,遇到的每位老师都很热心,给了她很多帮助和指导。其实,不正是她对学习的认真努力、对科研的热情执着、以及勤于思考的生活习惯才带来这个“偶然”的结果吗?
关于未来,她说博士方向已经确定,觉得不会轻松但会很有意思。KTH的博士以雇员身份入校,每年要教一门课,每半年进行报告评审,通过后才可以继续学习,并且由导师根据个人情况决定是否可以毕业。科研任务很重,但是她说很喜欢那里的研究氛围和学习资源,希望可以实现自己的研究设想。
对于研究僧们,她想分享的是,不要抱着消极的态度对待研究课题和生活,遇到困难要主动地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缩头乌龟式的自我否定自我打击。很多时候,学习研究见不到成果,并不代表就是没有意义,RB莱比锡成导师,进行蜂拥冲击瞻仰大师你所付出的努力终会在某一天给你意想不到的灵感和回报。所以要准备好接受涅槃的过程,调整好心态,慢慢积累,好好利用研究生这几年来打磨自己,才能不负自己当下读研的选择。
期待余翩学姐在北欧美丽的风光里翩跹飞舞,开启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
采访:刘欣然 黄汉成
摄影:董彤彤
文稿:刘欣然
校对:董彤彤 黄汉成
排版:董彤彤
特别感谢:余翩
-----------------------------------------------------------------------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对话组热烈欢迎各位看官们推荐您感兴趣的、或是身边的话题型人 or 物,
我们一定“千方百计、不择手段”的第一时间采访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